12月1日,央视新闻《每周质量报告》栏目曝光部分学生体育用品增塑剂超标问题。据监测结果显示,112批次学生体育用品中有30批次产品不符合参考标准要求,其中球拍产品不符合率最高,达60.6%,其次是跳绳,且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限值200倍以上。

从检测数据来看,情况着实令人担忧。在此次监测中,近三成产品不符合参考标准,球拍产品的不符合率更是超过半数,部分样品增塑剂超标倍数之大,超乎想象。这些超标的体育用品,犹如一颗颗隐藏在学生身边的“健康炸弹”:学生们在运动过程中,皮肤与这些含有大量增塑剂的产品密切接触,导致增塑剂进入人体,日积月累,干扰内分泌系统,对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的生殖健康、骨骼发育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。⛅️

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本是帮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中适当休息,强健体魄的重要机会,应当在家校的共同托举下,稳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;然而部分黑心生产商贩却将这一商机当作盲目逐利,弄虚作假,以次充好的绝佳机会:他们利用学生体育用品的广大市场,迫切需求和空白监管,推动众多伪劣产品进入原本健康舒适的校园环境中,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。
❎
在这一事件的曝光中,社会责任与监管空白都是重要因素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、追求产品的柔韧性和弹性以吸引消费者,不惜违反相关规定,过量添加增塑剂。在增塑剂的作用下,这些色泽鲜艳,气味芬芳,质地柔软的产品在日积月累的使用中竟转变为祸害青少年的毒瘤,不仅没有帮助他们达成强健体魄的初衷,反而成了恶化健康的暗中推手;作为未成年人的产品供应商,这些黑心商贩不仅违反了法律规范与行业道德,更是忽视了产品使用者是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学生群体,盲目逐利的行为几乎将学生的健康置于危险境地⛷。
其次,现行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。在众多产品标准中,对于学生体育用品中的增塑剂限量要求存在空白,使得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有力依据,企业在生产时也缺乏明确的规范指引,市场上此类产品也因此鱼龙混杂。好在针对此问题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向相关企业发放风险告知书,要求整改并组织跟踪监测,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发布了《跳绳》国家标准草案稿,对跳绳中增塑剂含量进行限量要求。
当下,我们必须从根本防范,根除,整治这一现象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这不仅需要完善法律和市场法规,更应该创造一个家校联合,严格把关的互动平台,给予良心企业更多的商机,在保证产品效力的同时尽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,让校园体育活动不再成为学生成长中隐藏的“炸弹”,让体育活动回归促进身心发展,快乐成长的初衷。(郑州大学 黄奕童)